%0 Journal Article %T 亚洲玉米螟哈尔滨种群滞育研究 Study on diapause of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population in Harbin %A 于洪春 %A 赵薇 %A 侯月敏 %A 宋显东 %A 王春荣 %A 裴海英 %A 王振 %A 庄宝龙 %A 孙苓芙 %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D 2018 %X 研究光周期和温度对亚洲玉米螟哈尔滨种群滞育的影响,测定越冬滞育幼虫至蛹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以及不同时期幼虫体内水分和能量物质变化。结果表明,越冬幼虫解除滞育至蛹发育起点温度为(9.05±1.79)℃,有效积温(568.05±65.68)d·℃。在19、22、25、28和31℃条件下,亚洲玉米螟哈尔滨种群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7.24、16.69、15.65、15.34和14.81 h。光照时长小于13 h时幼虫全部进入滞育,其光周期反应属于长日照发育型或短日照滞育型。引起滞育关键因子为光周期,温度协同光周期影响滞育,高温抑制滞育发生。幼虫体内含水量在1月和2月显著低于其他月份;脂肪含量在非滞育期与滞育期差异不显著;非滞育幼虫体内总糖含量最高,与滞育期差异显著;滞育前期糖原含量较高,随后滞育解除期降至最低,且差异显著。确定亚洲玉米螟哈尔滨种群为糖原积累型滞育。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亚洲玉米螟滞育机理、制定当地越冬策略及预测蛹期具有重要意义。 %K 亚洲玉米螟 %K 哈尔滨 %K 滞育 %K 能量物质 %K 发育起点温度 %K 有效积温 %U http://dbdn.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fcc57434-2f9f-4c7e-adf5-56d2f86edd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