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农地抵押融资模式与区域经验 %A 曾庆芬 %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D 2016 %X 摘要 各地推动的农地抵押融资机制设计呈现出纷繁多样的表象,提炼其中的共性和个性很重要,但已有研究存在缺陷。合约理论揭示出产权分割下农地融资局限,主要约束来自农地经营权抵押期限短,农地经营权理论和实际价值差异大,借款人违约的私人收益上升等。强化监督具有抵押品替代效果,三种监督形式中,同组监督的抵押品要求低于中介监督,中介监督的抵押品要求比银行直接监督低。四川经验以中介监督为特点,主要服务于规模较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宁夏同心县是同组监督的典型,主要服务于小农家庭。两地试验绩效显示,强化监督的确能促进融资交易,区域模式选择共性在于强化监督;选择个性体现在监督形式差异。监督形式的选择受制于融资服务的目标群体、监督效率和区域资源禀赋。建议因地制宜设计区域融资模式;依据区域资源禀赋加强多元化农村担保体系建设及政策支持。</br> %K 农地产权 %K 抵押融资 %K 机制设计 %K < %K /br> %K Agricultural land property right %K Collateral loan %K Mechanism design %U http://xbbjb.cufe.edu.cn/CN/abstract/abstract58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