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小麦白斑突变体I30的特征特性及遗传分析 %A 李倩倩 %A 赵秋实 %A 蒋宏宝 %A 耿皆飞 %A 刘录祥 %A 张晓燕 %A 谢彦周 %A 王成社 %J 麦类作物学报 %D 2017 %R 10.7606/j.issn.1009-1041.2017.07.03 %X 类病斑突变体是研究植物程序性死亡和抗病性的理想材料。为了丰富小麦斑点突变体的研究,对叠氮化钠诱变小麦品种陕农33产生的稳定遗传的白斑突变体I30进行了特征特性研究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I30从三叶期开始表现白色块斑和长条纹。锥虫蓝染色和DAB染色显示,I30斑点处出现细胞死亡和H2O2积累现象。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I30的叶绿体形状发生改变,数目减少,基粒垛叠高度序,部分甚至降解。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I30的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和结实率与野生型间显著差异,但千粒重、穗粒重、单株产量、旗叶长度和宽度显著低于野生型。遗传分析表明,I30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BSA + 660K基因芯片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小麦6D染色体上,位于SSR分子标记Xcfd190和6DS-5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6.4 cM和9.1 cM。 %K 小麦 %K 突变体 %K 特征特性 %K 农艺性状 %K 基因定位 %U http://mlzwxb.alljournals.ac.cn/mlzw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707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