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行距和密度对耐密品种克旱16 花后个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A 邵 %A 凯 %A 李建伟 %A 于立河 %A 张景云 %A 薛赢文 %A 金珊珊 %A 郭建华 %J 麦类作物学报 %D 2016 %R 10.7606/j.issn.1009-1041.2016.04.12 %X 为研究不同播种行距和密度对春小麦单株茎鞘物质积累及垂直分配的影响,以耐密品种克旱1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行距为10、15 cm(分别记为C1、C2)和密度为600万、750万、900 株·hm-2(分别记为B1、B2、B3),共6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下单株花后茎鞘不同节间物质积累动态、贮藏物质再转运以及对穗贡献率、茎长、小穗密度、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三节间平均茎鞘物质积累量在B1C2处理(对照)最高;单株茎鞘干物质积累量随行距增宽而降低;倒一节茎鞘贮藏物质对穗的贡献率最大;茎长随行距的增宽而增长,B3C2处理下茎长最大(73.73 cm);小穗密度在B3C2处理下最低;千粒重和产量在B3C1处理下最高,较对照(B1C2)增加0.71%和13.13%。可见,对于耐密品种克旱16而言,适当增加密度和减小行距有利于高产,本试验以B3C1处理为最适栽培模式。 %K 春小麦 %K 行距 %K 密度 %K 干物质 %K 产量 %U http://mlzwxb.alljournals.ac.cn/mlzw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6041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