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开胸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凝血活性的变化 %A 袁训芝 %A 吴新民 %A 陈铭 %A 袁家颖 %A 张生锁 %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D 2004 %X ?目的:调查胸科大手术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观察手术前后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2003年2月至4月行肺癌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52例.年龄35~79岁,男34例,女18例.所有患者于术后3~10天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同期做了57例非手术门诊患者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记录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栓发生的部位.25例开胸手术患者于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1周采集静脉血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complex,tat)、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以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所有患者无血栓栓塞史,术前评价血栓栓塞发生的风险.结果:52例入选患者中,28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检出率为53.8%,均为腓静脉血栓形成.血凝指标d-d、fib手术后明显升高,一直持续到手术后1周;tat手术后3天明显升高,但手术后1周恢复到术前水平;at手术后3天明显降低,手术后1周恢复到术前水平;pai手术后3天有所下降,但手术后1周水平明显高于术后3天.随着年龄、体重增大和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增加.结论:开胸手术患者术后3~10天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54.8%(28/52),与国外报道相似.所有胸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考虑常规采用抗血栓措施,包括患者早期活动、使用间歇气压装置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等. %K 血栓性静脉炎 %K 胸廓切开术/副作用 %K 危险因素 %K 血液凝因 %K 纤维蛋白溶解 %U http://xuebao.bjmu.edu.cn/CN/abstract/abstract96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