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例的相关性分析 %A 刘畅 %A 曲贞 %A 杨瑞 %A 赵娟 %A 贾晓玉 %A 郑欣 %A 刘章锁 %A 崔昭 %A 赵明辉 %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D 2009 %X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就诊时的血清或血浆置换液用于孵育正常人肾组织冰冻切片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mol/l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抗体滴度的检测由1∶2至1∶512。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结果决定抗体是否识别不同抗原表位,并进一步分析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血清或血浆置换液均识别隐匿性抗原表位(尿素处理后肾组织),间接荧光显示抗体沿gbm呈线条样沉积,其中56/108例(a组)也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非处理肾组织),其余52/108例(b组)则不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虽然a组血清可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但是该组血清识别隐匿性表位的平均滴度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的比例则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就诊时的其他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水平)和肾病理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识别gbm上隐匿的抗原表位,但近一半患者的抗体同时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识别天然暴露抗原表位者其血清识别隐匿性抗原的滴度更高,血清anca阳性的几率显著减少。 %K 肾小球基底膜 %K 自身抗体 %K 抗原 %K 抗体 %K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K 荧光抗体技术 %K 间接 %U http://xuebao.bjmu.edu.cn/CN/abstract/abstract92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