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在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确定平面的可重复性 %A 秦一飞 %A 许天民 %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D 2015 %X ?目的:研究在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确定平面的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并比较其差异。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2004年7月至2008年8月治疗完成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806例病例中,以angle分类为分层因素,随机抽取48个病例,扫描其治疗后石膏模型生成数字化模型。在自行开发的软件中,由1名测量者以至少1周的间隔、重复5次在模型上确定标志点,拟合出1组解剖平面和1组功能平面;并由6名测量者分别定点,拟合出2组平面。计算每个模型各组平面夹角的标准差,比较4组平面的可重复性并分析出现极端值的模型。结果:功能平面和解剖平面的可重复性在同一测量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在6名测量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功能平面的合并样本标准差小于解剖平面,相差0.2°。同一测量者和6名测量者确定的功能平面的可重复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解剖平面的可重复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测量者的合并样本标准差小于6名测量者,相差0.12°。结论:由一名测量者进行一批模型的测量时,功能平面与解剖平面的可重复性相同,均适合作为参考平面;由不同测量者进行大批量的测量时,功能平面的可重复性好于解剖平面,但差距较小。 %K 牙模型 %K 牙 %K 图像处理 %K 计算机辅助 %U http://xuebao.bjmu.edu.cn/CN/abstract/abstract110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