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低磷酸酯酶症患者乳牙牙髓细胞的研究 %A 李婧 %A 刘鹤 %A 葛立宏 %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D 2009 %X ?目的:明确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牙本质形成是否受到影响;比较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乳牙牙髓细胞与正常健康同龄儿童乳牙牙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收集低磷酸酯酶症患者脱落及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乳前牙(实验组)以及正常健康同龄儿童因乳牙滞留拔除的乳前牙(对照组),制作牙根病理磨片,分别分离并培养两组乳牙的牙髓细胞,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法比较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pcr,rt-pcr)测定细胞分化的不同时期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issuenonspecificalkalinephosphatase,tnsalp)的表达情况,分别诱导两组细胞形成矿化结节,3周后用vonkossa染色鉴定所形成的矿化结节。结果:病理磨片显示实验组乳牙牙根表面有典型的吸收区,全层没有牙骨质结构;实验组乳牙牙髓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其tnsal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体外诱导两组细胞后均能形成矿化结节,但实验组乳牙牙髓细胞形成的矿化结节数量少、体积小。结论: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牙骨质及牙本质形成过程均受到了影响,低磷酸酯酶症患者乳牙牙髓细胞的增殖能力、tnsalp的表达量及细胞的矿化能力均低于正常健康同龄儿童,这可能与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牙齿矿化缺陷相关。 %K 低磷酸酯酶症 %K 牙髓 %K 细胞 %K 培养的 %K 碱性磷酸酶 %K 儿童 %U http://xuebao.bjmu.edu.cn/CN/abstract/abstract93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