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 %A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J 社会学研究 %P 132-154 %D 2005 %X 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性质,主要涉及“魁阁”时期的三项人类学研究及其“再研究”。作者借一项科研课题的记述,表明了对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类学探索的联系与差异的看法。费孝通的禄村研究、许光的“西镇”(喜洲)研究、田汝康的“摆夷”(傣族)村寨研究,均于上个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完成,分别从民族志的田野经验中提炼出有关土地制度、祖先祭祀及人神关系的分析框架。尽管研究方式各自不同,但总体而言,三项研究已共同关注到了乡土社会与现代性之间的文化差异。自2000年起,北京大学与云南民族大学进行“省校合作”。在这期间,几位青年学人组成研究小组,对禄村、“西镇”(喜洲)和那目寨进行了重访。他们参考了近30年来国际人类学界对“再研究”提出的看法,依据各自在田野工作中获得的素材,思考了社会变迁和学术观念的转变对于“接续性研究”的双重影响,通过民族志的书写,提出了若干具有继承和反思双重性格的观点。本文依据三项“再研究”的学术所得,强调指出公共仪式研究对于乡土社会研究的重要性。文章还试图重新思考曾经对中国人类学和社会学有过深刻影响的“人文区位学”方法。 %K “魁阁” %K 再研究 %K 交换 %K 公共仪式 %K 人文区位学 %K 人类学 %U http://www.shxyj.org//Magazine/show/?id=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