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野青茅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A 赵波 %A 肖玖金 %A 周开伦 %A 廖杨曦 %A 周泓杨 %A 张健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P 940-947 %D 2015 %R 10.3724/SP.J.1145.2015.05053 %X 采用不同孔径(6目、30目和260目)枯落物袋,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多年生草本野青茅(deyeuxiaarundinacea)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各孔径野青茅枯落物质量损失率均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分解率排序为6目>260目>30目.实验共捕获土壤动物2218只,其中,30目(958只)>260目(737只)>6目(523只),以甲螨亚目和跳虫科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73.22%;在12个月的分解过程中,各孔径分解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密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和明显的季节动态分布;6目和260目分解袋土壤动物的类群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除5月外).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类群密度与气温和降雨量存在极显著相关(r=0.823,p=0.001;r=0.795,p=0.002),个体密度与气温呈显著相关(r=0.660,p=0.020).本研究结果表明,野青茅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大型土壤动物的参与是影响野青茅枯落物分解速率的重要因子,水热条件是产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K 野青茅 %K 枯落物分解 %K 土壤动物 %K 多样性特征 %K 群落结构 %U http://www.cibj.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