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广西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浮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 %A 王雨项鹏叶又茵林更铭杨清良林茂**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P 1-13 %D 2015 %R 10.3724/SP.J.1145.2015.01007 %X 广西三娘湾是中华白海豚(sousachinensis)春、秋季的重要栖息地之一,生境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根据2011年10月(秋)、2012年3月(春)在三娘湾近海15个测站获取的51份浮游植物样品,分析了该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变化,与毗邻海区比对分析,讨论了测区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关系,并从浮游植物角度探讨了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状态。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45属123种(不包括未定种),群落组成以硅藻为主,其次是甲藻。两季共有优势种1种,10月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danicu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delicatissima)、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等多个物种;3月则为几内亚藻(guinardia)的3个物种完全占优势。测区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22.49×103cells/l,10月比3月约高1倍。10月丰度的表底两层分布一致,3月反之。两季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总体较好,群落结构处于较完整和稳定状态,但3月群落状态相对较脆弱。与广西毗邻海区相比,本区总物种数目处于中等水平,种类组成与其他海区相似,相同季节的优势种却有大差别。测区10月表层浮游植物丰度与磷酸盐浓度、叶绿素a浓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3月表、底两层的丰度均与水温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尖刺伪菱形藻、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等赤潮藻在三娘湾均可检出一定丰度,一旦爆发藻华,就可能危及中华白海豚生存。图2表6参30 %K 浮游植物 %K 群落结构 %K 物种与丰度 %K 环境因子 %K 中华白海豚 %K 广西三娘湾 %U http://www.cibj.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