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湿地水深梯度对芦竹(arundodonax)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A 柏祥温?魏国印古小治**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P 1-8 %D 2015 %R 10.3724/SP.J.1145.2015.04041 %X 研究水深梯度对湿地植物的影响对于表流湿地的建设和运行、湿地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在南四湖人工修复湿地中建造10cm、50cm和90cm水深的种植塘研究了水深梯度对湿地植物芦竹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芦竹对高水深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株高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分蘖数、叶长、叶宽、生物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均逐渐下降,其中分蘖数、叶宽和生物量在不同的水深处理间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叶绿素荧光特性中除非光化学淬灭(qn)随水深增加逐渐增加外,ps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实际光合速率(y)、光化学淬灭(qp)、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以及潜在最大光合速率(retrmax)、叶片的捕光能力(α)和对强光的耐受能力(ik)均逐渐下降。结果表明,高水深条件在形态、生理和光合作用方面对芦竹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利用芦竹进行表流湿地建设和运行、湿地恢复时应控制较浅的水位(10cm)以利于芦竹生长,从而提高表流湿地的效率和加快湿地的恢复进程。图5参18 %K 湿地 %K 水深梯度 %K 芦竹 %K 形态生理参数 %K 叶绿素荧光特性 %U http://www.cibj.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