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廊道时空分异特征及其生态影响 %A 游巍斌 %A 何东进 %A 巫丽芸 %A 詹仕华 %A 洪伟 %A 游惠明 %A 陈炳容 %A 俞建安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P 782-790 %D 2011 %R 10.3724/SP.J.1145.2011.00782 %X 为了解遗产旅游地风景廊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在3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1986年、1997年和2009年风景区建设发展的3个关键时期风景廊道(包括游览步道与行车公路)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廊道干扰指数并结合廊道指数探讨廊道对风景区动物、植物及景观环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986年、1997年、2009年风景区风景廊道总长度分别为94.218km、156.715km、197.574km;1986~1997年风景廊道增加以公路为主(增加了64.659km),而1997~2009年公路增加程度放缓(增加了22.172km),步道明显增加(增加了18.687km);1986~2009年间风景区公路建设率从0.31增至0.60,廊道密度从1.34km/km2增至2.81km/km2,曲度从1.19增至1.56,不同时期各功能景区风景廊道特征指标各有特点;1986~2009年风景区线点率、连通度和环通度均呈现增加趋势,风景区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山北景区尤为明显,2009年山北景区的线点率(1.387)、连通度(0.494)及环通度(0.228)均为各景区最大;步道长度、曲度、密度、公路建设率与垃圾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植物simpson多样性指数、植物均匀度指数(e2)、景观重要值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网络结构指标与生态环境指标不相关.最后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廊道进行功能分区,并就各分区提出规划设计要点与建议.图3表6参29 %K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K 廊道 %K 格局 %K 时空分异 %K 生态影响 %U http://www.cibj.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107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