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杂交1代与5种常规栽培油菜回交后代的适合度 %A 郑爱琴 %A 强胜 %A 宋小玲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P 337-344 %D 2014 %R 10.3724/SP.J.1145.2014.11001 %X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brassicanapus)的抗性基因具有向野芥菜(wildb.juncea)漂移的可能性,为了解野芥菜接受抗性油菜的花粉形成携带抗性基因的f1后,再接受常规栽培油菜的花粉可能产生的影响,以2种f1(野芥菜为母本、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分别为父本获得)为母本,5种常规栽培油菜(b.napus)为父本进行回交,统计了回交后每角果的饱满种子粒数和角果长,测定了回交1代(bc1)、回交1代子1代(bc1f1)的萌发率以及抗性基因在后代中的传递频率,并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携带抗性基因的bc1以及bc1f1的适合度.结果显示,2种f1和5种常规栽培油菜回交后每角饱满粒数都很少,平均都不超过1粒;bc1以及bc1f1代间出苗率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低于亲本野芥菜.两种抗性基因在bc1以及bc1f1中都能以49%-62%和52%-64%的频率传递下去.温室条件下各bc1的总适合度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低于野芥菜,主要原因是各bc1的有效角果数少和每角饱满粒数显著少于野芥菜.从bc1f1的总适合度来看,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f1和同种常规油菜的bc1f1的总适合度没有明显差异,各bc1f1的总适合度和野芥菜也没有显著差异,但繁殖能力还是显著低于亲本野芥菜.相比bc1,其自交产生的bc1f1的繁殖能力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有效角果数和每角饱满种子粒数有较为明显的增加.研究表明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通过花粉漂移到野芥菜产生f1后,携带了抗性基因的f1在有大量常规栽培油菜的环境下,存在和常规油菜通过回交产生携带抗性基因的种子的可能性,尽管bc1以及bc1f1的繁殖能力弱,但都能产生后代;常规栽培油菜的基因型对携带抗性基因的f1接受常规栽培油菜的花粉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有一定影响.总之,野芥菜接受转基因油菜的花粉产生f1后又接受常规油菜的花粉而造成的抗性基因逃逸风险较小,但值得关注. %K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 %K 基因漂移 %K 野芥菜 %K 常规栽培油菜 %K 回交后代 %K 适合度 %U http://www.cibj.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3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