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香樟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初期对凤仙花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A 李仲彬 %A 胡庭兴 %A 李霜 %A 陈洪 %A 胡红玲 %A 卫娇娇 %A 丁伟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P 571-578 %D 2015 %R 10.3724/SP.J.1145.2014.10027 %X 采用盆栽实验,通过向土壤(每盆8kg)中添加0g/盆(ck)、20g/盆(t1)、40g/盆(t2)和80g/盆(t3)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凋落叶,探讨其在土壤中分解初期对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乔木园林植物香樟与林下草本观赏植物的合理搭配以及凋落叶的处理提供参考.为分析施入的凋落叶是否会明显改变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影响受体植物生长,干扰化感效应的表现,同时进行了平行空白试验,即将香樟凋落叶蒸煮2d后风干(尽可能地降低其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同样设置3个处理(z120g/盆,z240g/盆和z380g/盆).分别在凤仙花播种后第20、60、100和120天测定其植株的生长指标,在第60天测定光合生理指标,并取样测定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香樟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的初期,显著抑制了凤仙花的地径和高生长(p<0.05);随着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强,且显著抑制了凤仙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气体交换过程,其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限制值(ls)在60d随凋落叶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0.05);随着凋落叶量增加,凤仙花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大于ck,表明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膜质氧化损伤;各凋落叶处理的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可溶性蛋白(sp)含量随凋落叶量增加呈上升趋势.(2)在平行空白试验中,经蒸煮后凋落叶处理的凤仙花在形态和抗性生理上均表现为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一定的凋落叶添加量范围内,土壤的物理性质的变化不明显,没有显著影响凤仙花的生长,其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凋落叶分解释放的次生代谢物质在土壤和受体植物中发生化学作用的结果;(3)香樟凋落叶处理对凤仙花的化感综合抑制效应随施用剂量的增大而增强,t1、t2和t3处理的化感综合效应值(ce)分别为0.169、0.354和0.497.综上说明,在香樟凋落叶自然分解初期,其释放的化感物质影响了树下凤仙花的抗性生理活动,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致使凤仙花光合能力下降,生长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凤仙花观赏质量降低. %K 香樟 %K 凋落叶 %K 凤仙花 %K 化感作用 %K 生理特性 %U http://www.cibj.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4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