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国苦荞麦原生境保存可行性的民族植物学调查 %A 赵佐成 %A 周明德 %A 罗定泽 %A 李发良 %A 曹吉祥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P 320-326 %D 1998 %X 摘要报导了在我国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苦荞麦原生境保存可行性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结果.调查涉及该州9个县的农业主管部门、部分农业技术人员、一些加工单位、10个农贸市场和28家苦荞麦种植农户.采集植物标本100余号.结果表明:①苦荞麦是该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为4.6×104km2,总产量为1×105t.农户品种隶属鞑靼苦荞(fagopytumtataricum)和有翅苦荞(f.tataricumvar.alata).因为播种期不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苦荞麦分为春苦荞麦和秋苦荞麦.春苦荞麦作为当年秋苦荞麦的种子播种,秋苦荞麦作为次年春苦荞麦的种子播种,存放3~4年的苦荞麦种子不再作为种子使用.②播种的种子多用草木灰拌种,或者草木灰、过磷酸钙拌种,有的用过磷酸钙、尿素、草木灰拌种.苦荞麦种子经过肥料拌和后称为包衣种,采用这种种子播种能提高苦荞麦的产量.施追肥在苦荞麦抽穗出天花时进行.追肥多用尿素,有的施草木灰,有的施普通过磷酸钙.③农户采用电磨粉机或水磨对苦荞麦进行磨粉加工.民间将磨的第一道苦荞粉称为头道粉,其出粉率约30%,供人吃.将磨过头道粉的苦荞麦再次磨的粉称为二道粉,供人吃或喂猪.西昌和昭觉均有苦荞麦粉的加工厂,并有生产苦荞麦酒、苦荞麦酱油、苦荞麦糕点、苦荞麦粉条等食品的加工厂.目前,农户种植苦荞麦为自给,种植面积自定,市场价1.4~1.6元/kg,国家未收购苦荞麦,生产厂家有时赴产区收购苦荞麦作为生产的原料.④凉山彝族自治州在1950年前是奴隶社会,据《西南彝志》记载,公元前二世纪凉山彝族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由游牧走向定居生活,此时开始种植苦荞麦.苦荞麦自古即深入彝族的各种民事习俗活动中,是必备的食物.苦荞麦在彝族的心中有崇高的地位,可以说是彝族的民族作物.⑤鉴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气候条件适宜苦荞麦的生长发育并具有适于野生和半野生苦荞麦生长的生态环境,而且苦荞麦对彝族社会生活已有深远的影响,在当地保存苦荞麦遗传资源具有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人文基础,建议采用农户保存和半野生保存的方式对苦荞麦遗传资源进行保存. %K 关键词苦荞麦 %K 原生境保存 %K 民族植物学 %U http://www.cibj.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