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喀斯特峡谷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A 崔晓晓 %A 王纪杰 %A 罗惠宁 %A 俞元春* %A 梁关锋 %A 周垂帆 %A 王圳 %A 张金池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03-107 %D 2011 %R 10.3969/j.jssn.1000-2006.2011.02.022 %X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退耕地、草地、灌木和乔木群落为对象,研究了退化森林不同恢复阶段及退耕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草地恢复到灌木群落时,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从灌木群落恢复到乔木群落时,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略有增加,蔗糖酶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表层(0~10cm)土壤酶活显著比表下层(10~20cm)土壤酶活性大。土壤各种酶活性间显著相关,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植被恢复的初期,植被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当植被恢复到一定程度,植被类型的影响不再明显。 %K 喀斯特峡谷区 %K 植被恢复过程 %K 土壤酶活性 %U http://nldxb.njf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