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乌桕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和胚乳超微结构观察 %A 廖卓毅 %A 钱存梦 %A 马秋月 %A 徐晓梅 %A 尹佟明 %A 李淑娴*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43-47 %D 2014 %R 10.3969/j.issn.1000-2006.2014.06.009 %X 为探讨乌桕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结构和胚乳内部营养物质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该种子休眠形成的机制,以不同采收期的乌桕种子为材料,分别对种皮和胚乳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的不断成熟,种皮的厚度不断增加;同一种子不同部位种皮的厚度不相同,胚根处、子叶端的种皮较其他部位厚,这可能是种子萌发时胚根难以突破种皮的主要原因。乌桕种皮坚硬革质化,由外到内依次为角质层、栅栏层、骨状石细胞层及薄壁组织层,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这不仅增加了种皮的坚硬度,还可对种子与外界水、气交换造成影响;乌桕种皮表面和内部均含有蜡质,其含量随着种子的成熟而增多,提高了种子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种子成熟前期,胚乳细胞中存在较多大液泡,各种细胞器结构完整,细胞中散布着一些较小的高电子致密物质。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不断降低,部分细胞器消融,细胞核因失水而缩小变形,脂滴逐渐消融,变成透明状,高电子致密物质大量累积、聚集,脂蛋白含量增加,同时淀粉转化成糖类物质,表明乌桕种子已完全成熟,进入休眠期。 %K 乌桕 %K 种子成熟 %K 扫描电镜 %K 透射电镜 %K 种子休眠 %U http://nldxb.njf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4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