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南京市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A 陈璞珑 %A 王体健* %A 胡忻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D 2015 %R 10.13232/j.cnki.jnju.2015.03.009 %X 细颗粒物现已成为南京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研究细颗粒物的来源可以为大气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南京市2011年8月(8.4-8.17)、11月(10.28-11.16)、2012年1月(1.19-1.31)、3月(3.12-3.31)草场门、固城湖环境监测子站的pm2.5观测样品和各排放源源样品进行浓度和化学成分的特征分析比较,结合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解析南京城区和郊区细颗粒物来源,确定不同排放源对细颗粒物浓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草场门、固城湖两观测站点pm2.5浓度四个月平均值分别为100.9±45.2μg/m3、85.4±37.8μg/m3,月均浓度值在8月最低,分别为82.7μg/m3、50.4μg/m3,草场门月均浓度在3月最高,为134.7μg/m3,固城湖月均浓度在1月最高,为94.3μg/m3。细颗粒物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no3-、so42-、oc、nh4+、ec、ca、cl-、k、fe、al、na等,各类排放源分别为煤烟尘、冶炼尘、土壤尘、汽车尾气、二次气溶胶。草场门、固城湖两个站点细颗粒物中贡献最大的源为二次无机盐气溶胶(63.9%、65.1%),其次为汽车尾气(12.5%、16.5%)。可见,为了减轻南京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工业源和汽车尾气应为控制重点。 %K 细颗粒物 %K 化学成分 %K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K 来源解析 %K 南京 %U http://jns.nj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