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秧龄对超稀播旱育秧模式杂交中稻的产量效应 %A 陶诗顺? %A 王学春? %A 徐健蓉?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69-76 %D 2012 %X 【目的】研究杂交中稻超稀播旱育秧模式的产量效应。【方法】选用“冈优725”和“ⅱ优838”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置2种育秧模式(常规密播旱育秧(对照)和超稀播旱育秧)和6种秧龄(45,51,57,63,69和75d),分析育秧模式和移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育进程、田间茎蘖数、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与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相比,超稀播旱育秧模式下,当秧龄超过51d时,随秧龄的增加,杂交中稻全生育期显著延长,有效穗数、单穗着粒数、单穗实粒数、结实率、成穗率和单穗质量下降;当秧龄超过60d时,水稻产量随秧龄延长而显著降低。2)当秧龄大于57d时,超稀播旱育秧模式的最高茎蘖数较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显著(p<0.05)提高,且其提高程度随秧龄的增加而显著(p<0.05)增加。3)在超稀播旱育秧模式下,63和69d秧龄的稻谷产量分别为9047和8247kg/hm2,与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下45d秧龄的稻谷产量(8918kg/hm2)相当。【结论】在川西北丘陵旱区,超稀播旱育秧模式有利于培育大龄壮秧,其秧龄可以延长至63~69d,能有效缓解因旱迟栽带来的不利影响。 %K 杂交中稻 %K 秧龄 %K 旱育秧模式 %K 产量 %U http://www.xnxbz.net/xbnlkjdxzr/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81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