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养分原理 %A 刘增文? %A 王乃江? %A 李雅素?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29-134 %D 2006 %X 从森林组分的易变性、对干扰的反作用、养分的储备及其流动规律等角度,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并对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和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4种人工林进行了典型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人工林的养分均以钝性储备为主,土壤中的n,p,k,ca和mg养分贮量占整个系统对应养分总贮量的比例均大于92%,而且土壤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亏损(年亏损率0.046%~0.121%),而整个生态系统的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盈余(年盈余率0.005%~0.016%);与其他人工林相比,刺槐人工林为高吸收、高归还、快速循环、养分浪费型(较低养分生产力),其养分流速明显高于其他林地,预示刺槐林在面对微小干扰时具有较强的恢复力,但面对严重的干扰时其恢复力较差。同时作者提出,进行生物地球化学分类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K 森林稳定性 %K 森林养分 %K 森林干扰 %U http://www.xnxbz.net/xbnlkjdxzr/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6122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