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奶山羊间性个体的遗传鉴定及aflp指纹图谱分析 %A 石恒波? %A 罗 军? %A 王 维?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6 %D 2013 %X 【目的】分析奶山羊间性个体的遗传背景,探讨间性个体发生的遗传机制,为山羊性别调控以及性别决定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核型分析、特异性性别调控基因(sex-determiningregionofychromosome,sry)的pcr扩增以及aflp(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指纹图谱分析等方法,研究西农萨能羊间性个体的遗传本质。【结果】间性山羊与正常母山羊的核型一致,为58+xx;间性个体基因组中未能扩增出sry基因;aflp指纹图谱分析发现,有9对引物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共1833条,片段长度为70~500bp,9对引物的扩增结果差异明显,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获得611个多态位点,占总扩增条带数的33.3%,但在基因组水平上间性山羊与正常母山羊个体并没有大的差异。【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推测,间性山羊的出现并非是由个体基因组发生突变造成的,可能是在性别决定过程中某个因子的调控出现差错,从而导致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偏离雌性轨道而产生间性山羊个体,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K 间性山羊 %K 核型分析 %K sry基因 %K aflp指纹图谱 %U http://www.xnxbz.net/xbnlkjdxzr/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40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