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矮牵牛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分析初探 %A 王 妍? %A 沈向群? %A 关柏丽?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203-209 %D 2011 %X 【目的】初步探索矮牵牛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选育雄性不育两用系。【方法】从矮牵牛328自然群体后代中发现并选择不育株,以不育株(08a328)为母本,以7份不同来源的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自交获得f2,选择f2分离出的不育株与f1回交,同时对f2不育株进行人工自交结实率试验和花粉生活力测定。在f2中优选不育株与经济性状优良的父本进行回交转育,转育后代自交,子代兄妹交,筛选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1分离的株系。【结果】f1后代全可育,f2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5∶1分离,回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3∶1分离。不育株花药干瘪微黄,花粉无活力,自交不结实。回交转育后代均可育,自交后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5∶1分离。经兄妹交筛选,初步育成矮牵牛雄性不育“两用系”,其基因型为ms1ms1ms2ms2、ms1ms1ms2ms2或ms1ms1ms2ms2。【结论】该矮牵牛雄性不育性由2对隐性等位核基因控制,不育株率稳定在50%,不育度高。 %K 矮牵牛 %K 雄性不育 %K 遗传 %U http://www.xnxbz.net/xbnlkjdxzr/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63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