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麦秆厌氧消化产气特性的影响 %A 季艳敏? %A 杨改河? %A 尹冬雪?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49-158 %D 2012 %X 【目的】探索不同的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为提高麦秆能源转化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恒温发酵装置,以经生物(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和化学(naoh(添加量为60g/kg)和氨水(20ml/l))方法预处理过的麦秆和未处理麦秆(ck)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进行批次厌氧发酵(35℃),分析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naoh和氨水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量、甲烷含量和ph值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产气指标(干物质产气率、挥发性干物质(vs)产气率和甲烷平均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各预处理方法均可明显提高麦秆的日产气量峰值,并可提早产气高峰的出现时间。各处理总产气量的高低顺序为:naoh>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氨水>ck;与ck相比,不同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可提高麦秆产气量5.85%~48.16%,提高甲烷平均含量15.06%~39.47%。经naoh预处理的麦秆发酵后总产气量为12620ml,比ck提高了48.16%;甲烷平均含量为46.8%,比ck高出39.47%。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处理ph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经naoh处理的麦秆发酵后ts、vs产气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用naoh(添加量为60g/kg)对麦秆进行预处理后在35℃下厌氧发酵,可以有效提高麦秆的产气量。 %K 预处理 %K 麦秆 %K 厌氧消化 %K 甲烷 %U http://www.xnxbz.net/xbnlkjdxzr/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52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