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絮凝特性对自絮凝颗粒酵母耐酒精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A 胡纯铿* %A 白凤武 %A 安利佳 %J 生物工程学报 %D 2005 %X 首次报道絮凝特性提高酵母菌耐酒精能力的现象及其机制。融合株spsc与其两亲本粟酒裂殖酵母变异株和酿酒酵母变异株于30℃经18%(v/v)酒精冲击7h的存活率分别为52%、37%和9%。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两絮凝酵母(融合株spsc和粟酒裂殖酵母变异株)的棕榈酸含量均约为非絮凝酵母(酿酒酵母变异株)的两倍,而棕榈油酸和油酸的含量明显低于后者。研究表明,当两絮凝酵母在培养中由于柠檬酸钠的作用(抑制絮凝体的形成)而以游离细胞生长存在时,其细胞膜磷脂棕榈酸含量显著下降,而棕榈油酸和油酸的含量明显增加,结果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特点与酿酒酵母变异株相似;而且实验表明,絮凝特性的消失伴随菌体耐酒精能力的急剧下降,变得与酿酒酵母变异株的水平相当。这些结果提示两絮凝酵母具有较强的耐酒精能力与其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中含有更高比例的棕榈酸有关。 %K 耐酒精 %K 絮凝特性 %K 磷脂脂肪酸组成 %U http://journals.im.ac.cn/cj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0501012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