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石斑鱼性反转相关基因ecam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A 李尚伟? %A 文建军? %A 刘世贵? %A 龙章富? %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D 2005 %X 用甲睾酮片饲喂2~4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6周后90%以上的雌鱼性逆转为功能性雄鱼.运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sh),结合smartcdna合成和race-pcr方法,从性反转雄鱼性腺中克隆到钙调蛋白基因(ecam).该基因cdna全长为582bp,开放阅读框长450bp,编码的蛋白质由149个氨基酸组成,5′端非编码区74bp,3′端非编码区58bp.虚拟rna印迹表明,ecam在性反转雄鱼性腺中表达,而在正常雌鱼性腺中表达微弱.各种组织的半定量rt-pcr显示,ecam在脑、心、肝、脾、肾都有转录,在精巢和下丘脑中表达水平较高,而在肌肉中表达甚弱.性反转不同时期性腺的半定量rt-pcr及蛋白质印迹表明,性逆转过程中性腺里ecam的表达量逐渐增加.上述结果提示钙调蛋白可能在赤点石斑鱼性逆转过程中发挥着作用,ecam可能是促使石斑鱼由雌向雄转变的重要功能基因之一. %K 石斑鱼 %K 钙调蛋白 %K 性腺 %K 性反转 %K 抑制性差减杂交 %U http://www.pibb.ac.cn/pib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4-052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