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短散在元件(sine)的研究进展 %A 韩德民? %A 周开亚? %A 王义权? %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D 2000 %X 短散在元件(sine)广布于真核生物,是基因组中的可转移成分,长约100~500bp,拷贝数可达数百至数十万以上,根据序列变异和鉴别位点常可分为若干家族和亚家族,对基因组的复杂化、基因的钝化、新基因的产生、尤其是基因表达的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除了灵长类alu和小鼠b1家族等少数来源于7slrna,大多为trna的衍生物,由trna同源区、trna无关区和富含at区等组成.在trna同源区含有rna聚合酶ⅲ内部启动子成分.其起源和进化有“主源基因模型”、“多源基因模型”、“寄生假说(转座子模型)”和“平行转移假说”等.以鲑科鱼类、鲸类及偶蹄类、高等灵长类和蛙类为例,介绍了近年来短散在元件在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以及在遗传作图和抗癌治疗上的应用. %K 短散在元件 %K 转移rna %K 反转录子 %K 反转录转座 %K 进化 %K 系统发生 %U http://www.pibb.ac.cn/pib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0050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