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spr生物传感器研究缺乏3′→5′核酸外切酶活性的dna聚合酶对dna的分子识别功能 %A 吴 蕾? %A 黄明辉? %A 赵建龙? %A 杨梦苏? %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D 2005 %X taq聚合酶(taqpol)、失去核酸酶结构域的鼠白血病逆转录酶(mmlvrt-)和人源的聚合酶β(polβ)缺少3′→5′外切核酸酶活性.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研究了taqpol与引物末端完全匹配和含有1、2、3个错配碱基的dna模板-引物(t-p)的结合动力学,并分析比较了在“正确”或“错误”dnmp环境中taqpol和引物末端完全匹配的dnat-p的结合.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引物末端错配碱基逐个增加,taqpol和dna的结合亲和力呈下降趋势,说明增强和引物末端完全匹配的dnat-p的亲和力是taqpol选择正确配对碱基的途径之一.在“错误”的dnmp环境中,taqpol与dnat-p的结合动力学能够用简单的1∶1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但是mmlvrt-与dnat-p的结合动力学可能存在构象变化.而在“正确”的dnmp环境中,taqpol或mmlvrt-与dnat-p的结合符合构象变化模型,而且亲和力常数分别是无dnmp时的20倍和64倍,说明“正确”的dnmp诱导酶(taqpol或mmlvrt-)-dna复合物发生构象变化,大大增强了酶-dna复合物结合的紧密程度.在存在大量dnmp的环境中,polβ与dnat-p的结合动力学明显与缺乏dnmp时相异,polβ和dna的亲和力显著增强. %K spr生物传感器 %K dna %K 聚合酶 %K 动力学 %K 1∶1 %K langmuir模型 %K 构象变化模型 %U http://www.pibb.ac.cn/pib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5-044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