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囊膜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A 王晓佳? %A 张卫红? %A 汪明? %A 高福? %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D 2004 %X 囊膜病毒可能采用相似的病毒-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即病毒表面糖蛋白结合到宿主细胞受体后,启动了病毒融合蛋白的一系列构象变化,根据囊膜蛋白构象变化特征,囊膜病毒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方式发生膜融合,并据此分为两类:ⅰ型病毒膜融合和ⅱ型病毒膜融合.ⅱ型病毒膜融合以黄病毒为代表,其分子机制与ⅰ型病毒膜融合不同,但不很清楚.而ⅰ型病毒膜融合中,如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等,在囊膜蛋白变构形成稳定折叠的发夹三聚体结构时,拉近了两膜之间的距离,此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进一步促使两膜融合.膜融合使病毒蛋白及病毒rna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内而感染宿主.以上述研究为基础设计的c肽/n肽小分子抑制子,可以在病毒糖蛋白中间体构象形成的短时间内,高效、特异地竞争结合其配体,从而阻止糖蛋白的进一步折叠,达到抑制病毒入侵的目的,为病毒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策略.针对艾滋病毒设计的c肽,即t20或enfuvirtide在临床应用效果很好.以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为例,主要对ⅰ型病毒膜融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K 囊膜病毒 %K 病毒膜融合 %K 构象变化 %U http://www.pibb.ac.cn/pib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4060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