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菲律宾蛤仔奶牛蛤品系两个世代的杂交与近交效应 %A 闫喜武? %A 孙欣? %A 张跃环? %A 桑士田? %A 霍忠明? %A 杨凤? %A 张国范? %J 水产学报 %P 682-691 %D 2011 %R 10.3724/SP.J.1231 %X 为改良菲律宾蛤仔奶牛蛤品系的表型性状,于2010年7月以奶牛品系的全同胞子一代和子二代上选10%的个体作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法,建立近交组合(f22、f33)、杂交组合(f23、f32)并设置对照组(c22、c33),研究了两个近交世代的杂交效应及近交效应。结果表明,杂交使得幼虫的生长性状和存活性状得到了部分改良,但稚贝的生长性状尚未得到提高。幼虫表现出微弱的生长优势,中亲生长优势为(0.95±1.23);f23杂种优势为(0.36±0.59),f32杂种优势为(1.56±1.96)。稚贝表现为杂种劣势,中亲生长劣势为(-2.90±3.20);f23稚贝杂种劣势为(-4.60±3.21),f32稚贝杂种劣势为(-0.75±10.13)。幼虫和稚贝均表现为存活优势,中亲存活优势分别为(9.43±4.41)、(8.66±12.25);f23存活优势分别为(0.77±3.60)、(6.70±8.81);f32存活优势分别为(20.93±7.92)、(10.94±16.28)。杂交效应主要受到交配方式的影响,母本效应主要作用于幼虫期。近交使得世代f22、f33的生长性状得到了改良,但两个世代的存活性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近交衰退。世代f22、f33幼虫期生长性状表现为近交衰退,衰退率分别为(5.17±4.38)、(4.99±2.72);稚贝期生长性状未表现出近交衰退现象,其衰退率分别为(-0.79±13.66)、(-0.93±12.85)。对于存活性状而言,两个世代均出现近交衰退现象,世代f22及f33幼虫和稚贝的近交衰退率分别为(0.16±5.82)、(9.98±10.04),(19.33±11.28)、(13.08±16.17)。表型性状的近交效应主要受到世代效应的影响。通过上选、杂交与近交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改良了奶牛蛤品系的表型性状。 %K 菲律宾蛤仔 %K 奶牛蛤 %K 杂种优势 %K 近交衰退 %U http://www.scxuebao.cn/scxuebao/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120730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