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南海北部大陆架鱼类群落的区域性变化 %A 邱永松? %J 水产学报 %P 303-313 %D 1988 %X 根据1982年至1984年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南岛以东至台湾浅滩西侧,水深40-260米范围内)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取得的资料,运用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转换等方法,把该范围内的鱼类群落按生物组成的特点,划分成5个区域性类型。它们所处的区域分别在:粤东海区的台湾浅滩西侧;40-米等深线附近;40米与100米等深线之间;100米与200米等深线之间;和大陆架外线海域。分别阐述各区域性类型的生物组成、种类多样度和优势种等群落参数以及所处生态环境的主要特点。群落的区域性变化主要是由温度、盐度和深度的梯度及底质类型的差异而引起的,但水深可作为群落变化的主要指标。群落具有沿水深而成带分布的趋势,这一水深成带格局是群落对各环境因素变化的综合效应。大陆架外缘海域水深急剧增加,底层水温明显下降,鱼类群落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初步认为,200米等深线可作为大陆架底栖鱼类群落的边界。本文还探讨了鱼类的区域性分布特点在合理调整各类群渔业资源利用率方面的前景。 %K 鱼类群落 %K 区域性变化 %K 水深成带现象 %K 环境因素 %K 大陆架 %K 南海北部 %U http://www.scxuebao.cn/scxuebao/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8804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