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华鲟幼鱼饵料生物及人工饲料的蛋白质和脂肪酸营养价值评价 %A 庄平? %A 宋超? %A 章龙珍? %A 冯琳? %J 水产学报 %P 496-502 %D 2009 %R 10.3724/SP.J.00001 %X 分析了中华鲟幼鱼4种饵料(3种饵料生物: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和1种人工饲料)及2组中华鲟幼鱼(野生和人工养殖)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通过计算4种饵料分别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比率比值(a/a)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4种饵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通过分析4种饵料和2组中华鲟幼鱼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评价4种饵料的脂肪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野生和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0.57%、67.84%、51.88%、54.20%、91.83%、83.40%。以野生中华鲟幼鱼蛋白为参比,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的eaai分别为0.938、0.913、0.918、0.956;以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eaai分别为0.940、0.913、0.915、0.953,说明4种饵料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而言均是优质蛋白源,基本能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蛋白需求。通过比较4种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发现,中华鲟幼鱼3种饵料生物中含n-3pufa较多,能为中华鲟幼鱼的入海洄游提供丰富的n-3pufa营养,而人工饲料中含n-3pufa较少,不能满足用于放流的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对n-3pufa的营养需求。综合来看,不同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同,天然饵料生物的粗蛋白、氨基酸和重要脂肪酸的含量较多,故在研制和开发中华鲟幼鱼的饵料时,应根据其天然饵料生物的营养组成情况,适当地添加其所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来满足其生长、存活和洄游的营养需求。 %K 中华鲟幼鱼 %K 饵料生物 %K 人工饲料 %K 蛋白质 %K 脂肪酸 %K 营养价值 %U http://www.scxuebao.cn/scxuebao/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8050597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