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叶角、光呼吸和热耗散协同作用减轻大豆幼叶光抑制 %A 姜闯道? %A 高辉远? %A 邹琦? %A 蒋高明? %A 李凌浩? %J 生态学报 %D 2005 %X 研究了大豆叶片逐步展开过程中的色素组成、气体交换、荧光动力学以及叶片角度等特性。随着叶片展开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增加;光合速率(pn)也增加,揭示叶片展开过程中光合机构是逐步完善的。自然状态下,不同展开程度的叶片均未发生明显的光抑制;但将叶片平展并暴露在1200μmol/(m2·s)光下时幼叶发生严重的光抑制,伴随叶面积的增加光抑制程度减轻。强光下,尽管幼叶光呼吸(pr)的测定值较低,但幼叶光呼吸与总光合之比(pr/pm)较高。将叶片平展置于强光下时,幼叶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明显下调,非光化学猝灭(npq)大幅增加;幼叶叶黄素库较大,光下积累较多的脱环氧化组分,揭示幼叶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增强。自然条件下测量叶片角度,观察到在叶片展开过程中叶柄夹角逐渐增加;日动态过程中幼叶的悬挂角随光强增加而明显减小,完全展开叶的悬挂角变化幅度很小。叶片角度的变化使实际照射到幼叶叶表的光强减少。推测较强的光呼吸、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以及较大的叶角变化可能是自然状态下幼叶未发生严重光抑制的原因。 %K 光合作用 %K 叶绿素荧光 %K 光抑制 %K 叶黄素循环 %K 光呼吸 %K 叶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05022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