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1981~2000年广东省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格局 %A 刘海桂? %A 唐旭利? %A 周国逸? %A 刘曙光? %J 生态学报 %D 2007 %X 采用global?production?efficiency?model?(glo-pem)结果,分析了1981~2000年期间广东省npp的时空动态,从全省、地区以及地级市3个空间尺度分别讨论了广东省npp分布格局及动态。并对广东省3种典型森林类型: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20a?npp的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1~2000年,广东省平均npp为(1480?±407)g/(m2?a),npp的年间变化较大。20世纪80年代早期(1980~1985),广东省npp相对较低,为(1443±57)g/(m2?a),80年代后期(1986~1990)npp达到最大,为(1534±121)?g/(m2?a),90年代前期(1991~1995)有所降低,降至(1460±89)?g/(m2?a),90年代后期(1996~2000年)又有一定回升,达到(1484±74)?g/(m2?a)。全省npp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表现为西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趋势,这主要是由3个地区的植被组成、水热条件以及农田的分布状况决定的。根据1981~1985年、1986~1990年、1991~1995年、1996~2000年4个阶段npp的动态把全省21个地级市划分为3种类型:npp稳定型,包括韶关、清远、河源等12个市;npp增长型,包括潮州、揭阳、汕尾、和湛江4个市,分别以59、39、45、46?g/m2?5a的速率增加;以及npp下降型,包括佛山、中山、深圳、东莞、珠海5个市,?npp分别以114、113、87、75、75?g/m2?5a的速率下降,这种下降和土地覆盖/利用方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3种主要森林类型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20a平均npp分别为(1391±372)?g/(m2?a)、(1364±390)?g/(m2?a)?和(1704±450)g/(m2?a),?其中混交林npp与阔叶林npp、针叶林npp差异显著(p<0.05)。 %K 净初级生产力 %K glo-pem %K 时空动态 %K 广东省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000-0933200710-4065-1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