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应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评估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 %A 冯波? %A 陈新军*? %A 西田勤? %J 生态学报 %D 2010 %X 利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agestructuredproductionmodel,aspm)评估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状况,同时结合亲体量-补充量曲线陡度系数和年龄组自然死亡系数的敏感性分析,描述了黄鳍金枪鱼资源的发展趋势、判断了开发状况。研究认为,陡度系数设在0.6-0.8才可能使亲体量产生出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sustainableyield,msy)的水平。采用美洲热带金枪鱼委员会推荐的自然死亡系数值时,评估结果最接近渔业现状。研究发现,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增加,总资源量和亲体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资源量自1990年后趋向稳定,维持在195.9-263.2万t,平均为221万t;亲体量在1994年后下降到100万t以下,1997年以后处在维持msy所需亲体量的水平之下,目前仍呈下降趋势。补充量在渔业初期呈现大幅度波动,1978年后趋于稳定,并维持在3258.36-6583.35×106尾,平均为4687.66×106尾。未成熟鱼的数量总体较为稳定,但成熟鱼的数量出现剧减,从渔业初期的246.51×106尾减少到2005年的19.02×106尾。模型估计的总捕捞死亡系数从渔业初期开始逐渐上升,1991年后出现大幅度上升,处于0.334-0.456间,2003年时超过fmsy,捕捞产量也于2003年超过msy。分析认为,2003年以来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持续高产量被认为是不可持续,根据aspm估算,2003-2006年均产量46.4万t,超过了msy(36.4万t);s/smsy为0.76;fall/fmsy为1.39,由此判断现阶段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正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K 资源评估 %K 年龄结构产量模型 %K 黄鳍金枪鱼 %K 印度洋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090521070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