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离子吸收分布与几种荒漠植物适应性的关系 %A 柏新富? %A 朱建军? %A 王仲礼? %A 卞佃侠? %A 刘林德? %J 生态学报 %D 2010 %X 用压力室灌流挤压法结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胡杨、沙枣、柽柳、梭梭和花棒等5种荒漠优势植物组织以及细胞内和质外体溶液中k+、na+含量,并用tps-1型光合蒸腾测定系统和露点微伏压计测定了叶片(同化枝)的蒸腾速率和组织渗透势,以分析荒漠植物离子吸收特点与其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植物叶片(同化枝)中k+含量差异较小,但na+含量却有极显著差异,其中梭梭na+含量最高、胡杨和柽柳次之、花棒和沙枣相对较低,且梭梭和柽柳的根系和组织细胞膜对na+也具有更高的透性。另外,实验结果还显示组织na+含量与组织渗透势和蒸腾失水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即na+的吸收、积累可能在渗透调节和减少水分散失中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梭梭和柽柳能够通过大量吸收和积累无机离子来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力,同时减少蒸腾失水,具有很强的荒漠环境适应能力;而胡杨蒸腾耗水量较大、花棒和沙枣生理吸水的动力不足,与梭梭和柽柳相比,其荒漠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K 荒漠植物 %K 离子吸收 %K 渗透势 %K k+ %K na+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0912021617&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