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甘肃马唧山地区榆中贝母(fritillariayuzhongensis)的生态学特性及种子发芽规律的初步研究 %A 张耀甲? %A 王红梅? %A 周瑞莲? %J 生态学报 %D 1992 %X 榆中贝母(fritillariayuzhongensis)生长于马啣山的高山地带,全生育期约100d左右,是一种生育期较短的类短命植物。在果实成熟时,种子的胚发育不全,具有后熟作用的特点,包括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热两个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低温处理,才能完成后熟过程,以解除休眠,促使种子发芽。本试验表明:榆中贝母完成形态后熟过程的最佳温度是7℃左右,经过100d以上的低温处理才能使原胚发育成熟,继续在7℃低温下处理70d以上,才能完成生理后熟过程。榆中贝母种子休眠时间长,需要经过170d以上的低温处理,种子才能萌发。本试验结果为榆中贝母种子的萌发提出了适宜的温度范围和低温处理时间,为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缩短栽培年限提供了科学依据。 %K 榆中贝母 %K 生态特征 %K 种子的萌发规律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92020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