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化学灭鼠对长江流域农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A 张美文? %A 王勇? %A 李波? %A 郭聪? %A 陈安国? %J 生态学报 %D 2003 %X 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内,农田的主要害鼠为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小家鼠、东方田鼠等,各地的鼠种组成有所不同,优势鼠种也因地而异。农房区的害鼠主要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3种,优势鼠种各地亦有区别。但经化学灭鼠后的残留鼠种却有一共同的特点:灭鼠活动对褐家鼠种群的打击最大,灭后褐家鼠种群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相对而言,小型鼠黑线姬鼠(农田区)与小家鼠(农舍区)及栖息在房屋上层的黄胸鼠,常成为灭鼠活动后的主要残留鼠种。化学灭鼠后鼠类群落结构比灭前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差别可维持3a左右,但经过3~4a左右的恢复后,灭鼠区的鼠类群落组成与相似环境内自然演变区的已达基本一致。可见,化学灭鼠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害鼠群落结构造成重大的影响,从长期看,害鼠群落的演变有着自身的规律,灭鼠后一定时期,鼠类群落结构将恢复到环境所决定的水平,灭鼠区的长期演替结果仍与相似环境内未灭鼠区的一样。 %K 鼠类 %K 群落结构 %K 农业生态系统 %K 长江流域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03021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