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栽培模式对渭北旱塬区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A 陈辉林? %A 田霄鸿*? %A 王晓峰? %A 曹玉贤? %A 吴玉红? %A 王朝辉? %J 生态学报 %D 2010 %X 通过2a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渭北旱塬区冬小麦生育期内0-2m土壤水分,耕层(10cm处)地温,以及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推荐施肥+垄上覆膜+沟内覆草(np+pf+s)、推荐施肥+垄上覆膜(np+pf)和推荐施肥+麦秸覆盖处理(np+s)均能增加土壤储水量,但以np+pf+s和np+pf处理较好;(2)3种覆盖栽培模式均提高了冬小麦越冬期间耕层地温,但推荐施肥+麦秸覆盖处理(np+s)在冬小麦返青期耕层地温要低于对照(ck),推荐施肥+垄上覆膜+沟内覆草(np+pf+s)和np+s处理在冬小麦返青期后期到收获期耕层地温也均低于ck;(3)np+pf+s处理较其它处理可增加冬小麦产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次是np+pf处理,而np+s处理增产效果不明显。可见,覆膜覆草和覆膜是较为适宜渭北旱塬雨养区冬小麦发展的栽培模式。 %K 渭北旱塬区 %K 土壤水分 %K 地温 %K 覆盖栽培 %K 冬小麦农田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091020137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