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尖吻蝮和舟山眼镜蛇初生幼体的捕食性攻击行为 %A 林植华? %A 樊晓丽? %A 计翔*? %J 生态学报 %D 2010 %X 毒蛇捕食行为通常可以分为3个阶段:攻击前、攻击和攻击后阶段,其中攻击阶段在整个行为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用数码摄像机拍摄了4个体温下尖吻蝮和舟山眼镜蛇幼体捕食小白鼠的行为过程,通过分析10个行为变量来比较两者捕食性攻击模式的差异并检测温度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两种蛇对猎物产生明显不同的攻击反应。攻击前,尖吻蝮感应猎物能力相对较弱,头部移动速度缓慢,准备时间较长;攻击时,尖吻蝮头部移动速度显著大于舟山眼镜蛇;攻击注毒后两种蛇均释放猎物,尖吻蝮头部回缩至攻击前状态的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体温显著影响两种蛇的攻击行为。在检测的温度范围内,两种蛇都在28℃体温条件下感应猎物能力达到最好;温度效应对尖吻蝮攻击速度的影响显著,但对舟山眼镜蛇不显著。不同蛇类捕食行为模式以及对体温变化反应的差别可能主要与其利用感觉器官、生境条件上的种间差异有关。 %K 尖吻蝮 %K 舟山眼镜蛇 %K 捕食行为 %K 攻击 %K 体温 %K 感觉器官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0909081167&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