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黄土丘陵区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树种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 %A 刘迎春? %A 王秋凤? %A 于贵瑞? %A 朱先进? %A 展小云? %A 郭群? %A 杨浩? %A 李胜功? %A 胡中民? %J 生态学报 %D 2011 %X 黄土丘陵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而原有植被却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大型生态恢复工程,在本区均有大面积分布。这些工程已经对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对全球碳素循环起到积极作用。以黄土丘陵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和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为研究对象,共设置样方28个,测定森林乔木、灌木、草本生物量及凋落物碳储量;钻取并分析土样516份,获得土壤有机碳储量。结合文献数据和农田碳储量数据,建立0-86年生油松林和0-56年生刺槐纯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林龄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后的油松林和刺槐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凋落物及土壤碳储量逐渐增加;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19、27、36、86年生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70.76、143.43、167.30、271.23-332.26mg/hm2;8、17、39年生刺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80.37、94.08、140.77mg/hm2。受间伐干扰、45\,52年生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36.42\,168.56mg/hm2,相对于没有人为干扰的油松林,其植被碳储量明显下降,而土壤碳储量保持稳定甚至升高。受乱砍滥伐干扰的71年生油松林和56年生刺槐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8.87\,76.99mg/hm2,相对于没有人为干扰的森林,其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种植油松林之后的86a时间内,其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为211.61-272.64mg/hm2;而种植刺槐林、在39a时间内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为81.15mg/hm2。 %K 黄土丘陵区 %K 生态系统碳储量 %K 固碳潜力 %K 油松 %K 刺槐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101123166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