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用耗散结构理论对莫高窟园林用水的分析 %A 李红寿? %J 生态学报 %D 2006 %X 通过莫高窟园林用水的调查,发现平均灌溉量为8366mm,远高于敦煌农田的灌水量2250mm,并且全部通过土壤表面蒸发和植物蒸腾耗散掉了。这就出现了一个实际用水量很高的地方,它仍然表现为缺水的悖逆现象。而且也远大于以水面为基础当地的耗散量2486mm。应用?penman的蒸散指数、thornthwaite的蒸散指数、holdridge生命地带指标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仍然不能解释莫高窟存在的现象。通过对于莫高窟的温度、光照、湿度、风速、热量、土壤结构、浇灌方式等与水分耗散有关的因子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后,发现这个现象与耗散结构理论相吻合。应用耗散结构理论解释了在莫高窟园林用水中存在的一个似非而是的问题。水的耗散结构理论对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有重要意义。应用耗散结构理论与前人对水分耗散方面的研究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统一起来,有望建立起统一的水分耗散应用模型。同时对与耗散结构理论相关的熵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个问题与时间问题一样,是认识的主体——人的心理错觉,并没有物质上的实质。 %K 敦煌莫高窟 %K 园林用水 %K 耗散 %K 年蒸发量 %K 耗散结构 %K 阈值 %K 耗散结构点 %K 熵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000-0933200610-3454-0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