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国自然保护区区域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J 生态学报 %D 2008 %X 在综合分析中国自然保护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取数量、面积、生境破碎化、人口压力、经济开发压力5个要素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区区域评价模型。模型由胁迫指数(ip)、状态指数(is)、保护需求指数(ci)3个指数构成指标体系。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有效性权重系数,用以将不同级别不同管理水平的自然保护区统一纳入到评价模型中,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自然保护区间保护水平差异对区域评价准确性的影响。应用该模型对中国大陆各省及各行政区间保护区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各省保护区(例如isnorthwest?china?=10.82)建设状况良好,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特别是华东地区的保护区当前状态(iseast?china?=4.82)低于全国整体水平(isnation?wide?=6.50)。同时,东部各省面临更大的潜在保护压力(例如ipeast?china?=10.99,ipnation?wide=921)。应首先调整华东、华中、华南省份的保护区建设规划,同时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强西部省份经济活动对保护区管理和功能的影响的监测。 %K 胁迫指数 %K 状态指数 %K 保护需求指数 %K 区域评价模型 %K 自然保护区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000-0933200806-2738-0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