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北部湾海域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丰度分布及多样性 %A 赵汉取? %A 李纯厚? %A 杜飞雁? %A 王学锋? %A 李占东? %A 贾晓平? %J 生态学报 %D 2007 %X 根据1998年1月~1999年5月北部湾海域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北部湾海域浮游介形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渔场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较为简单,记录有小型海萤(cypridina?nana)、齿形海萤(cypridina?dentata)、尖尾海萤(cypridina?acuminata)、纳米海萤(cypridina?nami)、针刺真浮萤(euconchoecia?aculeata)、细长真浮萤(euconchoecia?elongata)、后圆真浮萤(euconchoecia?maimai)等18?种;隶属于2亚目、2科、4亚科、12属,其中有4种周年出现,9种只在特定的单一季节出现,其余5种季节性出现;夏季和冬季出现的物种数最多,达到11种;春季次之,为9种;秋季最少,只有6种。北部湾浮游介形类可以划分为3个生态类群,即低盐暖水类群、广温广盐类群和高温高盐类群,优势种群主要是近岸低盐暖水类群的针刺真浮萤和尖尾海萤。全海域栖息密度变化范围为0.02~51.58?ind./m3,年平均1.22?ind./m3,春季最高,达2.73?ind./m3,在湾西北部密集有大量的针刺真浮萤;夏季此密集区逐渐向湾中部移动,纳米海萤为其密集种,栖息密度也有所降低;秋、冬季量少,但在湾南、北部各出现一个丰度相对较高的密集区,并由南北向湾中部递减。总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平面分布趋势与栖息密度相似。生物多样性指数低,以湾口较高、湾顶较低,呈湾口向湾内西北方向递减趋势;全海域年平均多样性阈值为0.329,四季多样性水平皆为ⅰ级,多样性程度低;多样性程度较高的区域,多出现于受外海水影响较大、水文状况变化较为复杂的海域。对浮游介形类的物种组成、丰度分布及多样性与北部湾的水系、水团、水温及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K 浮游介形类 %K 物种组成 %K 丰度分布 %K 多样性 %K 北部湾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000-0933200701-0025-0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