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西北旱地春小麦不同覆盖措施的温度和产量效应 %A 程宏波? %A 柴守玺? %A 陈玉章? %A 范颖丹? %A 黄彩霞? %A 常磊? %A 杨长刚? %J 生态学报 %D 2015 %X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夏季覆膜(t1)、秋季覆膜(t2)、春季覆膜(t3)、小麦碎秆覆盖(t4)、小麦整秆覆盖(t5)、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6)和无覆盖对照(ck)7个处理间0-20cm土壤温度、产量和重要农艺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处理间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时期间比较,处理间土壤温度差异以播种期-分蘖期最大、蜡熟期-成熟期次之、拔节期-灌浆中期较小;土层间比较,处理间土壤5cm处的温度差异依次大于10cm、15cm、20cm处。t6在各时期、各土层均表现出突出的增温效应,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较ck高0.57℃,以成熟期、播种期及分蘖期增温效果较大;其它覆盖处理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增温效应覆膜>秸秆覆盖,而降温效应则秸秆覆盖>覆膜,各处理的32个土壤温度测试点中,增温点次以t4最少(仅有9个),降温点次为23个,且t4降温幅度最大,全生育期0-20cm土壤平均温度较ck低0.63℃,降温效果在播种期和分蘖期尤为突出。覆盖处理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表现为覆膜>ck>秸秆覆盖。温差最高值出现在分蘖期土壤5cm处的t6与t4间,t6高出t44.23℃。t6可以平抑生育期间土壤温度的变化,其它5个覆盖处理则加剧土壤温度的波动,以t4处理的土壤温度波动最明显(cv为32.4%)。处理间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间差异显著,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无论覆膜还是秸秆覆盖,都较ck穗粒数显著增加(17.4%-36.3%)。除t5较ck显著减产14.1%外,其它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增产21.7%-37.3%,其中以全膜覆土穴播基础上的秋季覆膜(t2)增产最显著,适宜在西北旱地春小麦产区推广应用。土壤温度主要影响营养生长,拔节-开花期0-20cm的土壤温度与株高高度正相关(0.77*-0.92**),但覆盖引起土壤温度的变化最终对西北旱地春小麦产量没有关键影响。 %K 雨养农业区 %K 春小麦 %K 地膜覆盖 %K 秸秆覆盖 %K 土壤温度 %K 西北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140305037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