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 %A 黄道友? %A 王克林? %A 黄敏? %A 陈洪松? %A 吴金水? %A 张广平? %A 彭廷柏? %J 生态学报 %D 2004 %X 以湖南省桃源县(总土地面积4458.4km2)为代表,采集该县1960~2001年的气象资料,结合有关科研成果,深入研究我国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合理调蓄利用水资源的依据,提出了抗御该区季节性干旱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对策。研究结果表明,7月~翌年2月份是该区季节性干旱的易发期,年发生概率在85%以上,中等和中等以上干旱的年发生概率在50%左右,7~8月份和11~12月份为年内的两个高发期,且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是20世纪90年代>80年代>70年代>60年代,但只要高标准、规范化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恢复植被覆盖,完善现有水利设施,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生物水库”和现有工程水库的蓄水抗旱潜力,以集水区或小流域为基本地理单元再适当兴建小型水利工程,确保占土地总面积10%左右的塘堰等蓄水面积,将70%~80%的自然降水通过陆面拦截(含蒸散)方式截留并蓄存下来,使排出集水区或小流域的水量控制在年降水量的10%~20%,并积极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红壤丘陵区的季节性干旱问题就可以基本解决。 %K 季节性干旱 %K 水资源管理 %K “富水土层” %K 红壤丘陵区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04112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