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A 卢训令? %A 胡楠? %A 丁圣彦*? %A 范玉龙? %A 廖秉华? %A 翟元杰? %A 柳静? %J 生态学报 %D 2010 %X 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方,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对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发现:α多样性,乔木层在中海拔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最高,灌木层随海拔升高稍呈上升趋势,草本层在低海拔次生林带和山顶矮林带物种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总体上呈“~”型变化,在中海拔建群种发生更替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最高,物种更替速率最快,其次是山顶附近。γ多样性大致沿海拔升高递减,以700m以下和过渡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总物种丰富度最高。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地带性植被总体上表现为由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林向锐齿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林更替,在建群种发生更替的中海拔过渡带形成混交林带,短柄枹(quercusglanduliferavar.brevipetiolata)、槲栎(quercusaliena)等夹杂其间在一些小生境中形成优势种群。总体上体现了过渡带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和更替速率,总物种丰富度隐含着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负相关关系。 %K 物种多样性 %K 垂直梯度格局 %K 重要值 %K 多样性指数 %K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090929128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