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耕作处理下大豆生物固n能力及对系统n素的贡献 %A 谢田玲? %A 沈禹颖? %A 高崇岳? %A 南志标? %A Murray Unkovich? %J 生态学报 %D 2006 %X 2002年至2003年在黄土高原研究了4个耕作处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下大豆的生物固n百分率(%ndfa)、固n数量及其对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中n素的贡献。结果表明,在t、ts、nt和nts处理下2002年的生物固n百分率为17.6%、34.3%、22.4%和19.3%,2003年则为58.5%、62.4%、54.9%和43.8%,其中2003年的生物固n百分率比2002年分别高出69.9%、45.0%、59.3%和56.1%,固n数量高出56.2%、33.8%、49.5%和43.1%。大豆生物固n百分率、生物固n数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在ts处理下显著相关。土壤no3-n含量和大豆固n数量呈负相关,大豆植株吸n量占土壤no3-n的百分比在2002年为:t(88.1)>ts(84.6)>nts(78.7)>nt(63.6),2003年为:t(115.5)>ts(104.2)>nts(99.8)>nt(95.8)。2002年大豆对该轮作系统的n素贡献分别为6.6(t)、11.6(ts)、6.5(nt)和6.1(nts)kg/hm2,生物固n量占总n输入量的百分比为14.6(t)、21.5(ts)、14.9(nt)和12.9(nts);2003年大豆对系统的n素贡献分别为14.9(t)、17.6(ts)、12.9(nt)和10.7(nts)kg/hm2,生物固n量占总n输入的百分比为63.2?%(t)、58.5%(nt)、47.7%(ts)和39.9%(nts)。年际变异造成了大豆生物固n的年际差异,秸杆覆盖+耕作因改善水分状况,而促进了大豆的生物固n作用。 %K 15n自然丰度技术 %K 生物固n %K n素贡献 %K n平衡 %K n亏缺 %K 大豆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000-0933200606-1772-0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