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灵昆岛围垦区内外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A 胡知渊? %A 李欢欢? %A 鲍毅新? %A 葛宝明? %J 生态学报 %D 2008 %X 2006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灵昆岛东滩湿地选择1997年围垦潮沟滩涂以及围垦区外的自然滩涂作为样地,开展了自然滩涂与围垦潮沟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比较的调查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6种,隶属7门8纲22科,这些物种中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共占物种总数的83.33%。其中在围垦区内的4个样点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7种,在自然滩涂上的4个样点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2种。通过对定量取样获得的各群落大型底栖动物密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各种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和围垦区内外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h′、pielou指数?j、simpson指数?d),结果显示围垦滩涂潮沟上的光滩和边滩以及自然滩涂上的高潮带和中潮带滩涂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较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d则相对较低,表明了这些位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程度较高,而长满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位点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要小于受潮水作用相似的邻近滩涂,但simpson优势度指数d却相对较高,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已改变了原来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运用相似度指数jc、成对t检验以及聚类和排序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对围垦滩涂潮沟和自然滩涂上的各个位点进行了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潮位是影响自然滩涂上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潮位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比较明显。相对而言,围垦区内各生境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化程度较低,即围垦导致潮位因素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的影响降低。 %K 大型底栖动物 %K 滩涂 %K 互花米草 %K 群落相似性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000-0933200804-1498-1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