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改造模式植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A 李平? %A 李凤汀? %A 范川? %A 李贤伟? %A 张健? %A 黄明莉? %J 生态学报 %D 2015 %X 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改造10a后的4种模式:纯杂交竹模式(bambusa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daii)(cz)、柏木(cupressusfunebrisendl.)+桤木(alnuscremastogyneburk.)+杂交竹模式(bzq)、柏木+麻栎(quercusacutissimacarruth)模式(bl)、柏木+杂交竹模式(bz)为研究对象,纯柏(cb)为对照,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和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及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及其组分均下降,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易氧化碳含量下降幅度最小;0-1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取样剖面的45.7%-64.4%,具有明显的表聚性。(2)不同模式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和土壤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为bzq>bz>cb>bl>cz,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几种模式中,bzq与cb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土壤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幅分别为37.8%、33.5%、36.6%、52.5%和23.2%,表明bzq模式在提高土壤有机碳方面作用最明显。(3)植物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大致表现为bzq>bz>cb>bl>cz;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碳密度、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不相关。 %K 柏木 %K 低效林 %K 改造模式 %K 土壤有机碳 %K 植物多样性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1307181913&flag=1